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三国演义家长读书心得及收获7篇,供大家参考。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关于三国演义家长读书心得及收获该怎么写的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演义家长读书心得及收获,希望大家喜欢!
三国演义家长读书心得及收获篇1《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的晋朝统一之间发生在魏、蜀、吴三国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如:谦虚谨慎、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胸怀大志、弘毅宽厚的刘备,恩怨分明、忠肝义胆的关羽,粗中有细、有勇有谋的张飞,狡诈多疑、雄心壮志的曹操……这都是我们最熟悉的人物,他们之间有些人物令我感到十分震撼、十分敬畏。虽然《三国演义》里的人物角色关系复杂,但当你读起来的时候,就会从中体验出无穷的乐趣,渐渐地你也就身临其境了。
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也许你们都认为,曹操是一个奸贼,它不是一个好人。但我却认为:看清一个人,就要从多方面收集证据来定夺这个人的好坏。因为我始终觉得,曹操身上的优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中,曹操的三万军队以少胜多击败了袁绍的十万大军,这不是因为曹操阴险,而是因为他能谋善断,善于采纳部下的意见,尽管袁绍地广、兵多粮足。但是他轻视曹操,为人傲慢听不进部下的意见,被曹操打败也是意料之事。还有,曹操非常器重良才。记得当时关羽为了保护两位嫂子,不得已只好屈服于曹操,他并没有害关羽,最后还放了他。他的诗歌里蕴藏着悲凉壮观的艺术风格,不得不令人佩服。总而言之,曹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战略家、军事家、政治家,还是一个出色的文采风流的才子!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后我大开眼界,那里面的人物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们学习。
三国演义家长读书心得及收获篇2《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好多人都百读不厌。我也是其中之一。
今日我读了其中的一个故事,名字叫《关羽温酒斩华雄》。故事的大概意思是:三国时期,天下大乱,十八路诸侯共讨逆贼董卓。董卓手下大将华雄,力斩各路诸侯多员大将,致使盟主袁绍派将迎敌时,却无人敢应。这时,关羽站了出来,要求迎敌。但因为仅仅是一名马弓手,遭到袁绍的拒绝,关羽立下军令状前去迎敌。临行前,曹操敬他一杯酒,他说:“暂且斟下,某去便来。”结果,在杯中的酒还没有凉的时候,关羽已经提着华雄的人头掷于地上。所以,给后人留下了“温酒斩华雄”的千古奇谈。
这篇文章,关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英勇善战,武功高强。可是,地位很低。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中,不能够以地位、相貌来衡量一个人的本事和价值。文中的关羽就是因为地位低微,不被人重视,可是,却凭着自我的胆识与武功证明了自我,让后人永远记住了他。再有,我们所熟知的孔子,他有一个学生叫子羽,因长相不好,孔子嫌弃他。可是他胸有大智,桃李满天下。孔子明白后,后悔不已,说:“我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这又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在我们周围,也不乏这样的人和事。诸如《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扮演者王宝强,此刻是十分有名的影视演员,可是,最初他仅仅是一名群众演员,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凭着自我的执着,一步步努力,最终实现了自我的人生梦想。
经过这些故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必须不能用地位和相貌去对待人,每个人都有自我的优点,我们应当一视同仁,尊重每一个人。
三国演义家长读书心得及收获篇3这个暑假,我读了《三国演义》,它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这 本书由罗贯中以陈寿的《三国志》,范晔的《后汉书》及元代的《三国志》为依据,经过熔裁在元末明初创作的。它描述了近90多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形象地再现了这一风云变幻而又动荡不安地历史时代,生动地揭示了统治集团内部钩心斗角、尔虞我诈、互相勾结而又相互争夺的关系,向读者展现了一副精彩壮阔的历史画卷。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他也是我最喜欢的人物。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他有独特的人格,择梧而栖,择主而事,他尽忠于刘备,尽忠于蜀汉,最后中献身于统一的大业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随着蜀汉的衰亡悲剧,他也成了悲剧人物!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等等。
在《三国演义》里还可以看到,各政治集团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势不两立,明天却又杯酒言欢。而且这种斗争渗透到生活的许多方面,连家庭、朋友、婚姻等,都毫无例外地被卷入了斗争的漩涡,甚至成为斗争的工具。他们为了满足自己权利,财产的欲望,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争夺战中不被消灭,总是玩弄各种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斗角。
三国演义家长读书心得及收获篇4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阴险狡诈的曹操、重情重义的刘备、旷世奇才周瑜。我认为《三国演义》是一部看不厌的小说,我觉得小说最吸引人的是对于魏国、蜀国、吴国人间的描写。三个国家中都有杰出的谋略家、将领和管理国家的人才,基本上三个国家在人才都很优秀。在《三国演义》中,我最佩服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他被写得很奸诈,但是他的军事才能并没有消失。他在几年的战斗中,他是三位君主中智商最高的,魏国也是三国中最强大的,他打好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
在三国中,我最崇拜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也很不错。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为带着二嫂,所以才投降。其实他还是想找到刘备。等到他得到一匹马时,就骑着这匹马又去找刘备了。在遇见二嫂时,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是一名好汉。曹操称为奸雄,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这让我知道了曹操的大度。周瑜只想杀诸葛亮,与诸葛亮誓不两立,周瑜说:“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世界就太平了。”我还觉得刘备很重视人才,刚开始赵云并不是刘备手下的大将,但他仍十分欣赏赵云,一番波折后,他终于成了了刘备手下。后来,多亏赵云冒着生命危险从曹操手中救出了刘备的儿子,才使他脱险。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千姿百态。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让我知道了人不可能十全十美,绝对不能不应以善小而不为,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这真是一本值得品读的书啊!
三国演义家长读书心得及收获篇5寒假我品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一书,让我受益匪浅。它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其中最为成功的人物有诸葛亮、张飞、关羽、刘备等人。而最让我佩服的要算诸葛亮和关羽。
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为刘备出谋划策。刘备有了他,定荆州,收两川,平南蛮开三国之功业。赤壁之战、草船借箭、空城计等经典战役!各种各样的战役,差不多都是百战百胜的。在空城计中他只用了400个小兵就把15万个敌人吓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最后跑逃。在赤壁之战中,利用风力,把曹操几十万大军都烤没了,在华容道,捉放曹操算准曹操要走的线路,一一派人埋伏,使曹操狼狈不堪。但使我最为胜服的是,诸葛亮真正的“智慧”在于他的神机妙算:在草船借箭中在有雾的情况下使十几条草船轻而易举地向曹操“借”借来了十万多支箭。总而言之,我认为诸葛亮的确是一代奇才,不愧称为“卧龙”,他的才智让我佩服。
关羽,长须飘飘、青衣青袍,手持青龙偃月刀犹如青龙飞舞。他不但武功高强而且还讲义气,在《三国演义》里记载,一次在和曹操打战时因为带着二嫂,又怕曹操的人伤到二嫂,不得不投降于曹操。后来曹操赏赐了赤兔马给他。他得到赤兔马后赶紧带上二嫂去找刘备,在找刘备时突破了曹操设下的种种难关最终找到了刘备。所以有了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这个故事。这不就是为了两个字“义气”吗?
通过品读《三国演义》,可以从中读到历史,学到优美词句,壮观的场景描写,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古代的军事知识,让我受益匪浅,同学们,你们也来品读《三国演义》的精彩吧。
三国演义家长读书心得及收获篇6《三国演义》这本书我个人认为是比《三国志》好看的,因为《三国演义》这本书自己编了很多角色而三国志里面没有;
三国演义里面编了很多故事,而三国志里面还是没有;
三国演义里的东西都比三国志有意思。
特别是三场大战役
No:1官渡之戰,曹操就是在这个地方用3000兵马打败了人家袁绍30000多人,原因只有一个,曹操带人去把袁绍的粮仓给烧了,人是铁,饭是刚,一顿不吃饿得慌。袁绍没粮草,曹操大军直接打过来,袁绍跑回了老家,曹操率军打过来,袁绍,卒。
No:2赤壁之戰,这个应该很多人听说过吧,从蒋干中计开始,诸葛亮和周瑜就一直使用计谋来骗曹操,又到蔡中蔡和投降,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诸葛亮借东风,最后火烧赤壁。其实为什么曹操这场战役会输呢?就怪了他的战船背后还有一片湖水,太阳使劲地晒那片湖水,那里就越来越热,在旁边的冷气就过去占位置,所以就西北风成了东南风。
No:3彝陵之战,这一战是这三场战役里面大多数人听说过最少的一个,但是这一场战役是这三场战役最重要的一个,这场战役过后才成立了三国。战后,刘备大病,刘备,卒。
可能有些人知道说曹操曹操到这一句话,那有人知道下一句吗?
下一句就是曹操和吕布发生的故事,吕布在攻打曹操时,遇见了曹操,当时吕布不认识曹操,但是曹操认识吕布,吕布就问:“哪一个是曹操,说出来,就放你一命!”曹操就指着典韦说:“那边那个骑黄马的就是。”
所以这一整句话就是:“当说曹操,曹操就到,当面错过,岂不好笑。”
三国演义家长读书心得及收获篇7前段时间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可以说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中讲述了很多个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那么精彩,那么扣人心弦。比如说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桃园结义等等。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诸葛亮七擒孟获”这个故事,故事讲述了刘备死后,诸葛亮南征,七次擒住其首领孟获,又七次放归,最后孟获对诸葛亮心悦诚服,发誓以后不再谋反的故事。
整本书中三国群雄众多,每个人都各有千秋,但最感动我的是诸葛亮的担当。诸葛亮不仅辅佐刘备开创大业,更是在刘备死后继续殚精竭虑的辅佐刘禅,期望他可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不仅有他对先帝的忠诚,还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的情感在里面。
当然,诸葛亮也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竭尽所能的帮助刘氏一族开创霸业,《出师表》的字字句句都是他担当尽责的忠言。
诸葛亮的言行也使我反省起了自己。我在学校里也有没有担当的时候……
那是我上二年级的时候,老师让我当上了值日小组的组长,也担任着擦黑板的工作。因为我有时会忘了擦。所以我先是丢掉了组长的职位,接着又让丢掉了擦黑板的工作。唉!这一切的一切,让我充分的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谁能料到我自从犯了这次“失职”的错误后,竟慢慢没有责任心,也没有担当了。后来,老师相信了我,又给了我一次机会,但是,我依然没有完成。渐渐的,别人也不再给我任务了。
但是,当我读到字字真心的《出师表》里说“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我才恍然大悟,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想,我可以做一个有担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