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论文13篇(全文)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论文一、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小组合作有着科学的理论依据,对学生的政治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多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使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论文13篇,供大家参考。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论文13篇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论文篇1

一、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小组合作有着科学的理论依据,对学生的政治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多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使其切实提高中学政治教学效率。那么,具体来说,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该遵循什么策略呢?

(一)合理分组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而言,分组是最首要的一个环节,可以说,是否科学分组决定着学生是否可以高效地完成小组合组学习。那么如何合理分组呢?我们可以由以下几种分组方式:按成绩划分小组、按座位划分小组、自由结合。当然,最常见的是按照座位划分小组,一般都是选择这种方式。当然,按座位划分小组便于小组间活动,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成绩,造成有的小组都是学困生,有的小组都是优等生。所以,合理的分组方式是按照成绩分组,将每个小组中至少安排一名优等生和一名学困生,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划分方法来分组,保证小组间的竞争是公正、公平的。此外,教师还应考虑分组须具有相对稳定、适时变动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活动的效率在于小组的合作,而合作的默契需要时间的磨合。随意而不稳定的分组不利于学生间的磨合,但是完全固定不变的分组又会减弱交流对象的新鲜感,同样会影响小组活动的效率。因此,教师要尽量做到合理分配,如果在活动过程中发现有不合理的分组,应适当调整。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讨论话题及不同的活动形式临时改变分组方式。

(二)合理分工

小组内的学生个性不同,学习成绩不同,优劣势不同,所以在分配任务的时候,也应该按照这些因素合理分工。很多时候,面对一项学习任务,是小组长分配任务,随意分配某个人做某个环节的工作,但是这样的随意性不利于学生发扬优势,避免劣势。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合作的时候,要告诉学生如何分配任务,如何合理分工,什么样的学生做什么样的任务,担任什么样的角色,确保人人都能参与小组活动,人人都能从小组活动中获得成长,发挥自身功效。

(三)精心设计任务,促进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之前,都会有一定的学习任务分配下去。而这任务,大大影响着学生合作的效率与积极性。比如,我们在教学之后,设计一些社会调查的任务,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积极互动,通过参加社会调查活动来积极学习,深化课堂知识,培养思考与思维的能力。而一些简单的任务或者问题,就无需进行小组合作,只需要让学生自己思考,或者同桌之间交流即可,因为小组合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过程,简单的问题反而会使繁琐的小组合作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教师要及时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过程

小组合作虽然是学生的合作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现,但是并非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完全脱离了教师的视野。学生是未成年人,包括自制力、组织能力等很多方面的能力都存在欠缺,如果完全脱离教师的指导,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就可能会变得无序、无效。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虽“放手”,却要在放手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合作过程,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予以监控,并在适当的机会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对学生的合作过程加以规范,对其合作内容加以引导,对其交流环节加以调控,通过自己的关注与引导,使学生的合作过程变得更为规范,更为高效。当然,引导并非越俎代庖,教师不可以对 https://m.shubaoc.com/ 小组合作指手画脚,要尽量让小组内的成员自己去主动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二、结语

中学政治学科看似枯燥无味,其实暗含着许多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引导,只要我们创新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模式,多采用小组合作教学,并加以科学引导,就一定会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最大限度地提升政治学习效率。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论文篇2

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离不开生活,它本就是从生活中来并且服务于生活的,所以思想品德教育需要融入生活化理念。初中课堂的思想品德教育也要紧密结合生活,让学生爱生活,积极生活,并且从生活中提高思想品德修养。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对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应用与看法。

1 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内涵

生活化教学理念,就是将生活渗透到教学中,让其贯穿在每个教学步骤中,将生活与教学相结合。教育从生活中总结,所以要回归于生活。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自己去挖掘和生活有关的资源并运用到教学中;其次,把学到的知识回归生活,是提高学生生活质量的良方。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核心是生活,这种理念为我们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转变提出了很好的方向。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也应该渗透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生活状态,创造出一个良好、生动的生活氛围,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下学习成长。

2 生活化理念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渗透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将生活化理念融入课堂中,让学生们走进生活,亲自去体验知识和技能并且运用在生活中。所以在教学的许多方面就要求教师能够准确把握,进行改革,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叙述生活化理念应如何渗透在思想品德教育中。

2.1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新课改明确指出,思想品德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在学生认知能力范围内。从学生的生活经历中选择有实践意义的教学内容拿来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这要求初中教师要有较高的观察搜寻能力。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内容更容易理解。例如,在对关于集体主义和团结的教学内容时,教师不可空泛地讲大道理,而是应该将讲道理变成提问,如:你觉得我们的班集体是怎样的班集体?你有为我们的班集体做过什么?你和同学们在其他同学受到欺负时是怎样做的?是逃避还是帮助?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学生肯定都愿意结合自己的经历去回答,在平常的同学关心和班级整体中体会到集体意识,在平淡的生活中懂得集体的含义。初中生在这时能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些都是生活化教学理念下能做到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2.2师生感情回归生活

师生关系是否良好是思想品德教育能否进行的前提。初中生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性格还没有成型,对善恶也没有明确的分界,因此,教师对其的引导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初中生的逆反心理很重,教师需要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生活化理念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包容他们,学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老师,更多地是演变成一种朋友关系。如可以开展一些兴趣爱好分享的活动,了解学生喜欢的事物,并在课堂中与其讨论,让学生充分信任自己,与其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在一段时间后,可以向他们询问喜欢的课堂形式,虚心接受他们提出的意见,形成一种良性交流。这种亦师亦友的师生感情是思想品德教育改革的良好助力,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2.3活动开展融入生活

初中的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思想品德课程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学生不只是照读课本,而是积极参与,提高思想觉悟从而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思想品德教育最终还是要服务于生活和实践。让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就需要教师带领其进行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自我提升。活动的提出有助于学生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技能,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开展实践活动,更好的提升思想觉悟,不是泛泛而谈。初三思想品德课中有一课是培养学生自觉服务社会的品质,其内容就十分适合开展实践活动,回归于生活。例如,教师可以联系社区敬老院,组织学生去打扫卫生、给老人们表演节目以及陪老人们聊天等等活动,让学生自愿服务于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学生收获的绝对比只在课堂上要多得多。他们在实践中知道自己付出换来的是让这些老人更舒适的生活,是值得去做好的,并使其在活动后懂得更多。

2.4课堂评价渗透生活

课堂评价是教学的一部分,用带有评价的眼光去观察学生,能更好地帮助他们认识不足,张扬优点。生活化的评价是指不仅限于课堂,而是要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中,所以教师的评价考虑到教学的方方面面。要把评价的过程看成是生活,而且是由师生共同完成的。在教学中,评价学生包括认知与精神,要注意结果也要留心过程。教师可以将评价分为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等形式,使其成为一种开放式的反馈模式,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评价。教师还可以制作思想品德教育成长袋,将学生们的变化一一记录下来,当学生进步的时候要表扬他,当他犯错时记录下来警示,同时也可以作为思想品德课成绩的参考。这种评价的课堂让生活中的课堂有了规则和秩序,能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懂得对错明辨是非,这是单独进行思想品德课教育换不来的。

3 结语

综上,生活化教学理念将会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这也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师,要担起不断推进生活化理念的责任,让思想品德教育融入生活,促进学生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认知、热爱生活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 赵 军。 浅 谈 初 中 思 想 品 德 课 的 生 活 化 教 学[J]. 中 学 时 代,20xx(22)。

[2] 梁锋琳。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创设[J].新疆教育,20xx(13):173-174.

[3] 罗新红。让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J].师道·教研,20xx(2):114.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论文篇3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云南景东县者后中学/赵文翠

摘自:《中国期刊网》

【摘要】《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能力这个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接纳和内化。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情感、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从激发兴趣、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实现思想品德的课程标准。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学习兴趣;实践探究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将起到奠基作用。特别是现在新课标实施后,对思想品德学科进行全方位改革,将这门学科完全与学生的生活紧紧扣在了一起,很多课文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很多课文正是学生好奇的知识。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点看法: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的老师”,要想学生喜欢思想品德,首先,作为教师得想办法让学生喜欢你。一般,上课有激情,亲和力强,善于鼓励学生,欣赏学生,知识面广,且对学生严中有爱的教师都比较讨学生喜爱。博得了学生的喜爱,老师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有利因素,趁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喜欢思想品德学科。其次,在教学中,要做到先易后难,善于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

引导学生善于从实践中探究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学生生活,所以很多的知识都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体会、感悟。由学生自己探究的知识既容易理解又记得牢。现在的思想品德教学,很多知识都可以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而且课本中也设计了很多这样的活动,只要我们认真利用,精心组织好这些活动,一定会对教学有帮助的。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也真正认识到自己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当代新型的师生关系。做到教与学有机结合。

加强训练,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备课、上课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课后巩固也必不可少。学生课堂上听得再好,如果课后不及时消化,效果会大打折扣。接受得快,忘得也快。上学年我只要求学生在听课时一定要认真且做好笔记。课堂上,气氛确实很好,学生觉得轻松,感觉课堂上效果也不错。上完一个单元后,组织了一次测试,结果就让大家比较失望了,试题的答案很多口水话,知识零乱。并且,还有一些学生都是凭自己的感觉做的。这样,学生不仅能更牢固的掌握好所学知识,而且还能将课堂上所学知识通过练习得以提升、拓展。只要这样长期训练,学生就不会觉得所学知识不知如何运用了。既培养了学生的做题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又让学生知道了本课所学知识,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个知识经常会出现哪种题型,哪个知识应该怎样运用。这样对学生今后的自学也有很大的帮助。从某种程度上说,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及时总结,勤于肯定。学了,记了,用了,还得检验。当然这个检验,可以是实践活动,也可以是书面的。但不管是什么形式的,都得及时。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很快知道自己哪些知识还没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强化。当然对于学生做得比较好的方面,我们一定要实事求是的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肯定。学生都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表扬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表扬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表扬可以拉进师生之间的关系。表扬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如: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习惯性的给予真诚的称赞,这样就能让学生培养自信,激起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多老师都说学生到了八年级,就不爱回答问题了,我不这样认为。每次,我上课,课堂气氛都很不错的,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和老师配合得也很好。

总之,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应勇于探索,积极落实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为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思想品德》新课程散发出它应有的魅力!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论文篇4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初中思想品德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新时期,新要求,对于从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纯粹的知识技能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因此,作为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真正的促进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发展。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现状;环境;方法

中图分类号:xxx:B文章编号:xxx

众所周知,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初中阶段的教学应该把思想品德学科放在教学的首位,而现状却不容乐观。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师应该正视目前教育教学的现状,加大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调动激情,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有阵深刻的看法,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正视目前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方能加以重视改变

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目前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有许许多多的因素制约着思想品德教学的发展。很多教师不予重视,在此,作为一名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了两点原因,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社会的因素。目前社会上有许多不良风气严重的影响学生的发展。现代社会有两个强势的组织类型,一个是官僚机构,一个是商业机构,这两种机构对待道德的态度是一致的,即摆脱道德的束缚,消除道德压力,使自身置身道德之外。在学校我们会向学生传播有关职业道德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正面的,有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但是一旦学生进入职业领域,他们就不得不为组织规则所束缚。思想品德教学毕竟不是在为学生构建一个与世隔绝的乌托邦,它必须要面对社会,面对社会带来的挑战,这是目前学校思想品德课面临的重要问题。同时,新媒介建构的虚拟现实与现实社会的运作逻辑不一致,使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难以提高。处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其价值观并未完全形成,还是比较容易受网络话语的影响。因此,如何消除网络所带来的消极效应是当前学校思想品德教学无法回避的问题。家庭因素。家庭教育抵消了思想品德教学的正面效果这一点是目前思想品德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家长自身水平的高低以及道德观的多元化在无形中影响其子女的道德观。思想者品德教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教学,它的教学主体不仅有教师还有家长。在课堂上,教师按照传统的道德准则来教育学生,而有的家长可能按照他的道德观来教育孩子。教师教育学生上车要给老人让座,家长却带着孩子跟老人抢座位。家长的这种做法对思想品德教学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如上两个方面只是本人的总结,还不是很全面,存在很多的漏洞,但是是本人精心的总结,希望广大工作者能够认真研读,加以指点,共同认识目前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从而提高大家的重视度,加大对于思想品德的投入,提高教学能力。

二、重视和谐民主教学环境的构建,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改变一个人的性格,除了基因因素就只剩下环境因素了。心理学家也曾做过研究,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可以提高学生两到三倍的记忆力。因此,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我们必须重视和谐平等教学环境的构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创设轻松快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快乐的情绪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切实做到寓教于乐,真正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效果。作为每一个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成年人,现在认真地回忆一下,当时学得最好的课程,其实就是那些对学生真正地关心、与学生打成一片、具有强烈的亲和力的教师所教授的课程,而表情冷漠、严肃刻板、拒学生于千里之外的教师,无论板书多么工整有条理、理论知识多么渊博、普通话讲得多么标准流利,学生从心理上仍然将其拒于心门之外。

因此,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努力培养自身的亲和力,积极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自己当成课堂教学的一份子,才能放松心态的去迎接知识,才能真正的做到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三、重视教学方法的作用

方法,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是在此不得不提。而对于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学,方法就变得极其重要。其实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十分枯燥,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课堂教学沉闷。因此,我们教师要重视方法的作用,合理的使用,提高教学效果。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格局。尤其是要充分运用现教育技术手段,把那些过于理性的理论变为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就会使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活起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交互性,特有的感染力和形象性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的机械记忆为自觉主动的学习,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及时更新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堂学习中倡导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没有求异就没有创新,让学生敢于对教材、对老师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去探索、去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与分享,培养其科学的态度。同时重视课堂与社会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体现。同时创新就源于实践。所以要强调理论联系时政、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模式方法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意义很大,我们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提高自身能力,加大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能力。

总而言之,新时期,对于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教学,我们教师要引起极大的重视。正视目前的现状,不气馁,相反要更加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构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加之优秀教学方法的使用,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思想品德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论文篇5

课改至今已经有十多个年头,如果说课改前十年给普通一线教师带来的更多的是一种激情的话,那十年之后的课程改革已经重归原有的平静。课程改革的理念似乎不那么热烈了,而实际的教学则呈现出新旧交加的两种情形,也就是说新课程改革的许多理念已经成为现在课堂的一种常见状态,笔者以为这是一种好的情形,同样也想借课程改革十年的背景,再谈谈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一些认识与思考。

一、学习方式选择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

在新课程改革中,自主学习成为一种被提倡的学习方式而大受改革者的青睐;但笔者以为看待这一问题需要谨慎,自主学习就一定是好的吗?对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而言,笔者以为这个答案是不确定的。因为初中教育是义务教育,其自身承担着落实国家课程意志的任务。而思想品德的教学则更是承担着塑造学生思想品德的重任,如果任由学生自主,则其结果一定是不理想的。因为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辨别能力也是有限的,学生自主学习所得出的结果与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目标之间必然会存在差距。而这种差距的弥补工作肯定需要教师来完成,教师必须指明学生在某一节课必须完成什么样的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在指定了目标的前提下,学生可以经由自主的途径去获得一些认识,但这个过程又一定不能少了教师的指导。这就是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真正含义所在。

二、课堂活动与否应当取决于学生的学

课程改革另一个鲜明的标签是要让学生动起来,于是课堂上学生的活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坦率地说,相对于传统教学中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而言,课堂活动是必须的,也是能够显示学生学习的本来面目的。但后来人们逐步发现,有些活动似乎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学生活动与否其实并不影响学习目标的达成,这就使得课堂活动成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在笔者看来,课堂活动与否,关键还是要看学生的学,即学生的学是否需要活动的形式。

如在一次“意志的特征”的教学观摩中,笔者注意到上课老师设计了这么一个活动:让学生用肘关节夹住自己的笔去写名字,然后写更多的字……上课老师很有魄力,留了近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去完成这个活动,而学生的参与度也非常高。听课教师自然明白教师的意图,而在课后评课中这一环节引发了听课教师热烈的讨论。有的教师认为,在宝贵的45分钟里用这么长的时间来完成这个活动没有必要,太过浪费;也有的教师认为这是必要的,因为新课程强调学生的活动。笔者对这两个观点表示出一些不同的看法,笔者以为一个活动时间的长短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活动的设计也不在于新课程改革是不是强调活动,笔者以为关键应当看学生的学习需要。对于本节课“意志的特征”而言,需要学生能够体验到意志发挥作用的情境,这就需要一个特殊的,能够让学生付出意志努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而教师设计的活动恰恰是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通过近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认识到意志能够发挥的作用,通过后来介绍他人的事例更加让学生意识到意志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这样的认识正是来源于学生活动,因此笔者认为这一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学,因而是有价值的。

三、讲授还是探究应当来源于学生的学

讲授与探究是相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而言的,显然,讲授是以教师的讲为主,而探究是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门需要讲的课,这是传统认识,但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人们发现如果能够让学生去探究,则生成的认识更加深刻,更能影响学生的实际行为。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到底是应当讲授还是应当探究呢?笔者觉得关键还在于对学生的学的判断。

以“拥护党的领导”(苏教版九年级第八课)教学为例,学生对本课的主题显然是不陌生的,因为从小接受的就是这种教育。而对于初中生而言,教学的难点也在这里,由于之前的教育都是“接受”性质的,学生对为什么必须拥护党的领导的认识其实还有可能是不深刻的,再加上现代多元社会的各种思潮,初中学生对一些认识的模糊也促使本课的教学不能再采用讲授的方式,笔者的观点是应当采用探究的方式。

而探究教学的进行就意味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料,让学生通过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史,通过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史,去发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党的领导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让中国的发展取得经济总量全球第二的成绩等。

综上所述,虽然课程改革迈入第二个十年,但教师的反思却应当永不停止。特别是对于思想品德的教学而言,只有反思不停止,才能让自己的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需要。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论文篇6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遇到前所未有的"寒流",许多学生在上思想品德课时求知欲望不强,参与积极性差,上课发言的学生也寥寥无几,让众多思想品德课老师们都发出了"现在的思想品德课难上"的感叹。如何打造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自然也成了老师们讨论的热点话题。根据本人的实践、观察和体会,认识到如果把商界广泛应用的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在学习时尽可能的"斗"起来,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一、"竞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如果学生对某种认识活动产生了兴趣,它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当前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遇到的困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学方式过于呆板陈旧,能吸引学生的东西不多,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人去年有幸观摩过刘振南名师的一节课改观摩课,我发现整节课每个学生都兴趣高涨,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他教学成功的一大法宝就是善于运用竞争机制去激活课堂、激活学生,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从课前预习到讲授新课到作业布置,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竞争"的味,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因此,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只有巧妙地在教学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堂的热爱。

二、"竞争"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好胜心,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都有一颗好胜心,都想在大庭广众下表现自己,想得到大家的认同与赞扬。学生如果有了好胜心理,就会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竞技状态到最佳水平,以保持领先竞争对手的绝对优势,并在不断的调整过程中超越自我。实践证明,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更容易激活学生的好胜心理,更能营造出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比如,我在讲解八年级上册《平等尊重你我他》时,为了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关心尊重残疾人,我让两个学生扮演盲人,蒙住眼睛到讲台上抓苹果,看谁在没外人帮助的情况下更快拿到苹果。表演完后再让表演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既激活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又活跃了课堂,同时又实现了竞争表演的教育目的。所以,教学中适时采用"抢答""竞猜""争上游"等方式去"刺激"学生,往往能减轻学生怕回答的心理压力,激励学生争取更好地表现自我,进一步调动学习的热情,掀起课堂学习的高潮。

三、"竞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潜能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竞争,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充满竞争,要求人们必须在竞争中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而现实中,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生活的富裕,很多学生出现了过于依赖家长、依赖别人的心理,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学习上不主动,不积极,意志薄弱,缺少拼搏精神。因此,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竞争意识的培养。课堂教学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擂台赛""精英赛""小组赛""辩论赛"等方式,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能让学生畅所欲言地倾吐和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增强其自信心,在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驱动下的主动学习,就能实现激发潜能与创新力的完美统一。比如,我在讲《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时,就是将学生分成八个小组,然后就"发生火灾时怎么办""遇到地震时怎么办""遇到泥石流怎么办""遇到恐怖袭击怎么办"?让学生提一些具体的应对方法,提的方法多者为获胜,各小组的每一个成员,为了自己的队能取胜,都在认真地思考着每一个问题,交流中学生也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教学效果非常好。实践证明,竞争意味着对人潜能的释放,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奋发向上,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竞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当今时代,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团队精神,才能更好地施展自己的个人才华,实现自身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团队的创造力,形成文明、和谐、团结、高效的集体。然而,我们现在的一些学生,集体观念淡薄、缺乏与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这些学生越来越强调个人能力的提高,却忽视了团队意识的培养。甚至不少人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准则,却不屑于"众人拾柴火焰高"等古训。而教学中引入小组竞争机制,能使许多学生认识到集体中人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缺点,只有取长补短、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最好的成绩。这样他们乐于接受不同个性的同伴,也更能接受自己不同于别人的特点,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对集体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自豪感。比如,我在讲《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时,我组织了一场接力擂台赛,将学生分成了两大组,要求正反双方就上网的利与弊,轮番阐述自己一方的观点,要求每个成员只能上台阐述一次,然后根据参与发言的人数的多少、效果,来决定胜负。这样,两大组的每一个成员,都积极参与,都在分享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在活动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个令人感动的场景,比赛中一方队员阐述完后,另一方的一个后进生匆忙上阵,可上去后又不知说什么好,最后竟然在讲台上哭了起来,显然这种为荣誉而战、为集体而战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人。

可见,在课堂中引入竞争机制,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他们会对集体的事情热心参与,为集体的成绩、进步而欢欣,为集体的困难、挫折而焦虑,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总之,只要我们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大胆创新,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引入竞争机制,就能化解当前思想品德教学中遇到的困境,真正实现"教"和"学"的统一,使每个学生在"竞争课"中都"学"得开心,"玩"得开心,从而真正打造出高效实用的精品课堂。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论文篇7

浅谈如何构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

磐石市黑石中学梁朝义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要重视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的作用,应创造良好的积极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使之成为传授知识、培养情趣、启迪智慧、提高觉悟的催化剂。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是提高思想品德学习效果的必要前提。

一、尊重学生,树立自信

伽利略曾说过:“人不可只被教,重要的是帮助他发现自己。”而发现自己的关键在于情感的调控和兴趣的培养,教师通过情感控制帮助学生确立目标和接受失败,帮助他们建立自尊、树立自信,从而以一定的心理优势投入学习活动。现代教育观念提倡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与此同时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尊重学生的生存方式,尊重学生独有的文化,将学生看作有尊严、动态成长的独立个体。课堂是一个传播知识的地方,但学生在这里期望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更多的来自教师的真诚的爱,和在学习中给予的点滴关怀与支持。对学生要有爱心,要爱护每一个学生。因为只有爱,才能使学生感到温暖,才能使学生消除戒备心理,才能使师生之间没有隔阂,情感更为融洽;因为只有爱,才能消除学生压抑的心理,才能为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作为教师,应该完全尊重学生的个性,包括所有的缺点,以我们的热情,宽容,理解,去爱他们,要多用鼓励与赞扬,让学生感到成功并不遥远,在课堂上发现他们拥有的点滴进步,要毫不吝啬地通过言语、神态、动作给他们以赞赏,当着同学的面表扬他们,让他们能真正地感受到老师的期望与爱。教师必须注意语言和态度,不应使用太尖锐的话语批评学生,更不能挖苦讽刺,避免给学生造成伤害,窒息刚燃起的求知之火,直至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立。给学生以心理的安全感,把学生的错误看作是一种纠正原有假设或者结论的信息,做到善待学生的错误,善待学生。尊重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能感受到老师的爱,用他们情感上的満足感,燃起对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带给学生如沐春风般的心情氛围,使效果达到事半功倍。

二、激发兴趣,感受成功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条件之一。针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特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注意运用不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我们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借助于多媒体、投影、录音等教学辅助用具,设置巧妙的悬念、组织竞赛、动手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创设情境,采取自主探究的方式,行之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达到快乐学的境界。课堂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要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探索欲,使学生对知识感到新奇、有趣,让知识保鲜,学生学起来才更有趣味。对学生的错误理解回答,不要一棒打死,不 1

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要循循善诱,本着“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教师要通过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动机来促使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增加他们的有效学习时间。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知识,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减少模式化的教学设计,让真实的生活走进课堂,给学生以真切、自然感。课堂上要让学生觉得学习是内在需要,能学以致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三、自主学习,张扬个性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三者之中,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和前提。个人的自主学习对于思想品德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该在各个环节上体现人的本性,张扬人的个性,努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在课堂上,应打破内容与形式的封闭,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让他们把自己独特的看法、奇思异想,甚至是荒唐的问题都可以随时呈现,更要精心呵护学生的质疑。每个学生都有每个学生的价值,他们是个性化的个体,他们的发展是有差异的,作为教师应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个性特点,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扬其所长,补其所短,看书也会“标新立异”,促使他们在课堂中自我要求、自我探寻,同时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赞扬,这样合理的评价就不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发展的动力,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乐观向上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氛围的营造。

四、合作探究,营造和谐

合作学习的课堂,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认知感受与情感流露,是教师、学生、学习内容与环境之间的全新整合,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情感与情感的交流,是思想品德学习生长与发展状态的优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学生的学习资源,把学生的差异看作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尽可能通过学生自身的合作、探究等获取知识。学生有差异,那么教师在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时就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也应体现着这些不同层次的铺垫,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参与的机会,多点探究空间,多点实现自我的满足。当课堂教学进入到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时,学生之间的人际沟通会形成多方面的信息互动,众多的信息供每一个学习个体参考、选择和学习。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建构起新的知识,同时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并由此产生新的疑问。这时,教师应适时介入,或以平等的态度陈述看法,或以简洁的提问因势利导,以自己对文本的感受和认识,引导学生在个体多元解读的基础上,正确理解文本,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这样,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就形成了平等对话、信息多方交流、师生互助、师生与文本互动的格局,新型的师生平等关系也就构成了愉快、轻松、民主、自由的情感生态环境。

总之,思想品德课堂良好的教学情感生态环境,开创课堂的生命长廊,需要教师从多层面考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更需要教师的悟性、创造性劳动的积累。

2构建思想品德课堂良好的教学情感生态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友爱、理解信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接受教育,让教师满怀激情地有效指引,让思想品德课堂变得快乐,成为一种享受,让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尽情地释放,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落实课堂效果,实现学生、教师的个体发展,是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复生机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3磐石市黑石中学 2012.5.16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论文篇8

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青年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一些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问题。我们面对中学生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我们要注重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的校园文化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块重要阵地,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潜移默化作用,对于学校来说是重要之务、经常之务、长期之务。所以,我们尝试走出课堂,让课本的理论活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园文化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校园文化制度建设要展现“特色”

成功、自信、民主、人文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发展精髓。一个人需要有“精气神”,一个组织同样需要“精气神”,这就是校园文化。师生创造学校文化,学校文化也促进师生发展。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展现校园文化特色,我们主要是从两个个方面著手:一方面,我们从优化环境著手,将人文关怀体现在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达到资源的最大共生。正如心理学家布卢姆所言:“教育中没有尊重和信赖,就没有激情和启示,就没有性情的陶冶和净化,也就没有灵魂的飞升和投入学习的热忱。”另一方面,我们从细节处着手,力求使学校走廊、墙壁等每一个小场所都充满温馨,在对细节的关注中,实现独特的品牌追求。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我们在精心设计“校风”、“班风”及“各处各室”教育格言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全体教师的智慧,引导他们献计献策,共同参与设计,再一次次反复推敲、提炼中,让“真”“善”“美”内涵根植于学生心中,并化为师生的实际行动。

二、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寓教于乐,把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由学生组织各类迎新晚会、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书法绘画摄影展览等文化艺术活动之中。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对知识有了更新、更深刻的理解,实现了文化实践活动与艺术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成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三、用卓有成效的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青年学生需要了解国情、省情、民情,在实践中学习、锻炼和成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是中学生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长期以来,我们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活动。如:关心身边的小树,让它茁壮成长;关心同学,体谅他人;我为老人送欢笑;我为环保、我为法律做宣传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

校园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认同感和日归属感,使学生的思想观念、感情信念和行为方式与整个学校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相对固定的文化氛围,凝聚成一种无形的合力与整体趋向,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加强学生思想认识水平。

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当校园文化经过长期的建构积淀成学校精神时,校园文化便进入了成熟期,学生的思想教育也就变为了学生的自觉行动。优秀校园文化的开放性、民主性和包容性能赋予学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他们持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超越。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论文篇9

摘要:思想政治教学要实现创新教育,需要教师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并积极进行创新教学实践尝试,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效果。课堂教学创新,还要有长远发展的意识,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长远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进而保持创新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创新教育;理念先行;教学实践;立足长远

教育随着社会发展而进步,教育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政治教学在传统观念里属于“背诵”类学习,这些道理大而空,没有什么实际生活价值,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和精神引导而已。但是,随着新教材的推行,初中政治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内容越来越接近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成长需要和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和成长规律,成为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重要理论,对学生的心理和精神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客观看待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成长。学习内容的不同,决定了教学方法的改变和创新,因此,实现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创新成为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政治教学创新的几个切入点。

1课堂教学创新理念先行

教学理念更新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灵魂。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一切改革行动都会起到原点。任何一项课堂教学改革都可能导致教学走弯路,比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学习模式的实施,不可能短时间内达到最优状态和效果,于是一部分教师认为“这种新的学习形式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还不如教师‘一言堂’效率高”,于是课堂教学改革就此停止,再次回到“一言堂”“填鸭式”“死记硬背”的老路上去。因此,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就要理念先行,认真研读、接受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新的学习方法,学习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完全摒弃传统的“满堂灌”“输入式”等不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式,引入“学导式”“启发式”“设疑式”“参与式”“合作式”“探究式”等全新的教学策略和模式,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活动的主阵地。教师要彻底颠覆传统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变“教师统领课堂”为“学习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彻底改变学生的认知习惯,由过去的“接受、记忆”为现在的“获取、理解、实践”。初中政治课本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可以将课堂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发学生对课本的阅读和理解,进而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加深理解的同时,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比如,在学习“公民的个人权利”的时候,教师结合班级内最近发生的一件事(一名男生将邻桌女生的相片改画为猪八戒的形象),让学生阅读课本,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思考、讨论:这名男生侵犯了邻桌的哪项权力?女生可以采用哪些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如果经过法律程序,男生将承担哪些法律责任?通过这件事,你对我们的日常行为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触?鲜活的生活事例、全新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究的合作模式、课本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的新角度,促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进入了全新的世界:不再是背诵、记忆,不再是枯燥的理论和大道理,而是从生活出发又回到生活的问题性思考和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了课堂氛围,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的同时,也促使思想政治学习与学生生活实践紧紧结合起来,成为指导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指南,切实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的精神引导作用。

2课堂教学创新重在实践

有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除了借鉴课改成功学校的先进经验,还要勇于实践,探索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新路子。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很丰富,但是任何一种教学理念都不可能贯穿教学始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学生的学习习惯、课堂学习反馈、学习成绩情况等多种因素,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改变学习方向,保证学生学习在目标的牵引下、在教师的指导下高效进行。因此,教学实践是实现教学创新的途径。教师应从以下几点进行教学实践探索。

2.1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也是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练习的重要途径,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学情境的创设目的有多种:引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进行难点突破、实现拓展连接等,但是能贯穿教学始终的教学情境少之又少。因此,教师要正确理解“创设教学情境”的含义,恰当运用这一教学策略,防止出现以偏概全,一点创新而大部分回到老方式上去的不良倾向。比如,在学习《生命宝贵》时,教师除了播放几个安全事故、交通事故视频,让学生从视觉上产生震撼外,还应该播放一组因失去亲人而痛不欲生的人们的照片,让学生理解生活不仅仅属于自己,还属于和你生命相关的亲人,让学生从更广泛意义上理解生命的宝贵。还有设计数个问题将课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感受联系起来,以促进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进而让情境教学贯穿课堂始终。

2.2教学策略多样

教学策略的多样性是现代课堂的重要体现,也是课堂教育创新的必然要求。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保证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和谐一致,以最大程度优化课堂教学。比如,每节课开头一般都是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快速从散漫状态进入学习环节,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应该引导学生慢慢平静下来,沉下心去阅读课本、获取相关信息,这是“自主学习”的环节,也是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策略之一。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学成果,实现学习效果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以优化学习效果。之后,将学习中有分歧或有质疑的问题呈现出来,进行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既可以采取生生探究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师生探究的方式,也可以两种探究方式结合运用。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的高低,也是保证课堂教学创新不断深入发展的有力推动。

2.3多媒体的辅助

课堂教学的创新离不开教学手段的创新。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已经成为辅助课堂教学、增加学习趣味性、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习视野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借助多媒体技术推动课堂教学的创新。比如,在学习《直面挫折》这一课时,我摒弃了传统的张海迪、史铁生等名人的事例,而是将电视节目中的“孝心少年”的感人片段引入到课堂中。当学生看到与自己年龄相仿,甚至比自己还小的孩子是那么坚强的面对生活时,对他们思想产生的震动甚至震撼是无以言表。即使教师不再讲解,学生也能懂得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成长中的挫折。

3课堂教学创新立足长远

思想品德教育是为学生人生成长奠定基础,是为了促进学生养成优秀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思想品德教学创新应自足长远。我们应从以下几点思考课堂教育创新的长远发展。

(1)教师对教育理念的更新不应停留在某个阶段,而是主动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保证我们的课堂教师始终能够与时俱进,符合社会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让教育的节奏和学生成长的节奏合拍,让课堂教育与社会发展保持合拍。

(2)对师生关系进行新的定位。传统的“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等陈旧的教师观应退出教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平等师生关系。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化的思维,尊重学生的学习诉求和创新学习方式。比如,新时代的初中生喜欢上网,他们更加喜欢通过网络完成作业、谈论问题等,教师给予理解和尊重。

(3)教师自身定位要恰当。新时期的教师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要做好自我定位,以恰当的课堂角色出现,变“教”为“导”,变“教会”为“教会学”,切实以服务学生学习的身份出现。总之,课堂教学创新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教师要认识到我们身上的历史重任,切实投入到课堂教学改革中去,不断进行教学实践探索,促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学成为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好伙伴。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论文篇10

随着《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颁布和试行,在教学实践中,活动化教学随之蓬勃发展,倍受广大教师的青睐。之所以如此,不仅是思品新课标强调了活动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而更主要的是搞好活动教学对于深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素质,使学生更好的关注生活、深入社会、感悟人生,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教师在采用活动教学方式时,能否真正体现新的课程理念,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真正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和效果呢?纵观各种形式的活动教学,我发现目前在活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种欠妥的作法。一是片面追求完美,有作秀之嫌,把课堂上成是教师、学生的才艺展示课,有明显的做作痕迹;二是活动方式简单,如看木偶戏,活动中教师是主宰,学生是配角,失去活动的活力;三是活动庸俗化,克意追求氛围,表面上热火朝天,实则课堂目的不明,效果欠佳,学生所获无几。那么如何上好活动教学,笔者在此就我校“活动教学探究”实验中的点滴,谈一些粗浅认识和广大思品教师共同探讨活动教学。

一、挖掘教育资源,引起认知冲突

在活动教学中,常是教材或老师提出的话题,而不是学生的认知冲突,所以导致学生的兴趣不高,不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导致活而未动、动而无获。那么如何在活动教学中引发学生内心的认识冲突,唤起学生学习的情感和欲望呢?教师从教材的束缚中走出来,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经历,挖掘可供教学的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回归生活,进而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和矛盾,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说有以下途径:一是利用学生学校生活中隐含的教育资,组织教学活动。在《交友原则》教学中,我了解到初中学生生活有异性同学的交往,只不过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异性同学的交往成为人们关注的“另类”。我首先要求同学们自由发言介绍自己的一位朋友。学生进行到高潮处,我突然提出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交往的异性朋友呢?这时同学们静下来了,他们的神色或是期待或是困惑,我抓住时机引入本课的学习,“你想交异性朋友吗?我们要和异性同学交友吗?怎样结交异性朋友呢?在交往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一问题。在学生生活阶段,不仅同学们会关注男女交往,教师、家长也会关注男女同学的交往。今天的思品课却要探讨这一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迅速调动起来,兴趣浓厚;二是利用学生家庭生活已有的经验组织教学,在初二《珍惜权利履行义务,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的学习中,学生已接触到了家庭保护、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与义务,本框我引入了一个关于”某中学生状告父母的案例“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对老人的不孝、打骂子女,这并不少见,本案的引入使学生心理产生了强烈的震撼,”该学生孝吗?“”这位女同学真了不起“”嘿,儿子‘打’老子“。以旧中生新,平中生奇,在学生内心产生了冲撞,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利用社会生活组织教学,如某班有少数同学出入营业性网吧的现象,这时我首先让同学们自己阅读报刊、杂志关于青少年上网的各种报道,评论分析文章,然后开展主题班会,帮助少数同学,教育少数同学,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应用知识的魅力所在,学生在活动中付出了真情实感,受到了启发,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

二、精心设计活动,春风化雨育人

活动是进行活动教学的灵魂所在。在活动教学中,活动应遍及教学的全过程,强调学生主体主动的,有思维积极参与其中,整个活动充满着改造和创新,能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活动教学的目的是达到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探究,增长知识、增强能力,丰富人的情感和体验,形成良好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怎样去组织活动教学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巧妙策划活动形式。”八股式“的教学只能让人生厌,扼杀人的生机活力,相反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让我们荡起双桨》送给学生青春的美好祝福,诙谐幽默的《半夜鸡叫》让学生体会劳动者对剥削者的阶级情感,家庭生活父训子情景的再现给学生留下家庭保护许多思考,在《乡愁》配乐欣赏中升华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校园周边环境》考查中增强学生认识分析能力,丰富人生的体验。其次要构建开放的活动教学时空。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学生可以从走下座位、走出教室,不受时间、人员、内容的限制,只要能促进其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如在性格的差异性教学中,我首先引出一个问题,同根生的草或树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吗?学生你争我吵,接着我提意同学们来个眼见为实,同学们涌出教室,活动结束后,我引导学生探讨人的性格差异性时轻松有效。再次,教师要着重加强活动过程与方法的指导。教师在活动教学中,我们既不能跑龙套,也不能空洞的讲要求、方法,重要的是帮助、引导学生具备合理的学习流程,提供可操作的方案,活动中教师是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学生是合作、自主探究者、思考分析者、真情实感的投入者、真知酌见的获得者。如常见的小组讨论,教学中我首先教给学生小组讨论的基本方法,并进行示范性的训练:活动小组组成(参与人员,主持人、记录人)

小组成员自由发言 主持人主持成员针对性的发表意见 组共识性归纳。这样就使小组型的合作讨论活动有章可循,每一个同学都动起来,参与进来,学生的主体性得到较好的体现。

三、创建新型评价,激励学生发展

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已进行了两年的时间,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改革成效不明显,没有相应的举措,仍然是老一套,考试”一锤定音“的评价,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挫伤了学生的自信,抑制了学生的成长,新课标理念下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学生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的多样化、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激励性评价机制。我校活动教学探究中对教学评价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做法是对学生评价分为三个部分:平时思品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能力的评价;阶段性;终结性评价。平时评价主要以学生平常的学习活动为主要评价内容,采用学生自主、合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阶段性评价以阶段性的考试为依据了解学生的情况,如掌握的知识、学习的能力、个人形成的理性认识等进行检测;终结性评价是把前二者结合起来对学生给予期末总结性的评价,这种评价机制既注重了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筹的教育打下了基础,又实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要求。在活动教学中我们要重教、重学,更要重视教学评价,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探讨相应的评价机制,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促进激励学生持续、健康的发展。

在活动教学中,我们的教学要依据课本,而更要以学生为中心,联系学生生活,开发新的课程资;我们的教学要注重内容,更要注重形式,学习时空的开放,授人以渔;我们的教学评价要注重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给予持续、点拨性评价。我想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只要象在活动教学中一样大胆改革,不拘一格的去做一点,将会有更多的教学方式,被广大教师接收认可,受到学生的欢迎,也必将会迎来以生为本,师生共同发展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篇章。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论文篇11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现在的中学品德课经过改版后,内容有了很大变化,留下了好多的空白,需要教师学生把它填满,还有好多东西简单的不用讲,不知道该讲些什么,对这些东西教师需要想出自己的高招,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更新理念,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再是接受和存储知识,而是学会探究,以便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是中学政治教师实现新课程改革任务的必由之路。

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

第一,要结合政治新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会对政治课感兴趣,接受所学的政治理论观点,从而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

第二,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谈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让大家一起讨论研究问题之所

在,并从课本中寻找解决的办法。例如,作为当代中学生,在金钱面前应当作出怎样的选择?学生中存在很多看法,教师可采取自主学习、综合探究等活动,一方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反映学生对金钱的思想状况;另一方面要发挥教师的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在注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自主进行价值判断的同时,为学生提供鲜明的基本价值标准,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学习。

第三,政治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除常规方法外,还要求教师尽快掌握体现时代性特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并运于教学过程之中。而这一点在政治课教学中体现更为明显、要求更为迫切。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或者是照片、图片、挂图等生动、形象且直观的教学手段,或者通过师生的讲述,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通过这种情感渲染和传达,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对知识的诠释和理解,免去了生涩与呆板,也达到使学生学会对知识活学活用的目的。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达到对学生有效地实施教学的目的。

第四,新课改的政治教学必须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这就要要求在政治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个别教育,以此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通过群体教育个人,给学生以温暖和信心,使集体成员间互相激励,促进个人的进步。在学习“消费”内容时,我以轿车消费为例进行教学,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学生对这个例子的反映明显不同,此时,我就及时引导他们了解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怎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知识。除了要转变政治课的教学方法,还需要在政治教学中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定义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新课程改革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教学过程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真正把教学看作是师生共渡的生命历程,共创的美好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论文篇12

思想品德课如何激发兴趣 兴趣是知识的入门。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众多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作为一名新教师,在从事近一年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摸索的问题。思想品德教育,本身就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仅仅依靠理论的教育很难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吸引力、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其学习态度,说到底就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这个问题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也是检验思想品德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方面,更是检验政治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下面结合自己这近一年的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体会。

一、巧妙设计课堂导入,以奇激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如我在认真分析七年级上册教材第六课第一框《丰富多样的情绪》时,通过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后认为:这一课首先要告诉学生什么是情绪及情绪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所以要找一些学生们熟悉的例子让其形象的认识到情绪的影响。于是讲这一课时,我这样开头:“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四面楚歌这个成语,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及它的来历吗?”这一问题的提出,顿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不少学生七嘴八舌在议论。我先后叫了几个学生来回答,但他们的答案都不够准确。这时,我将四面楚歌的故事陈述给大家。在学生聚精会神地听时,我板书第六课课题《做情绪的主人》导入新课:“我们学习历史知道,项羽失败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但要不是四面楚歌计策的运用,使楚军悲痛难忍,他会不会失败的这么快?”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不会!”这时我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情绪的影响,进而激励学生:“可见情绪对我们产生的影响,那究竟什么是情绪,它又有哪些种类?日常生活中我们有丰富多样的情绪感受,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个话题。”这样的开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引用生动故事情节,以情求趣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以说理为主,很适宜采用讲故事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刚从小学过渡过来的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好奇心强,也喜欢听故事。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做好准备,通过诱人的故事情节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学生从故事中明白事理,坚定信念,提高认识。如在教授《告别依赖走向自立》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过于依赖别人,懒惰的危害性,我引用了这样一则故事:耶稣带着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就让彼得把它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就自己弯腰捡起马蹄铁,用它从铁匠那儿换来三文钱,用这钱买了十八颗樱桃。后来他们来到一片茫茫的荒野,耶稣猜到彼得渴得够呛,就将藏于袖中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彼得一见,赶紧捡起来吃。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十八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他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小事不干,将来就会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劳。”不去弯腰或疏于弯腰,是糊涂;而耻于弯腰者,肯定是傻子!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认识到小事不干,将来就会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劳,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以疑促趣

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要在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乐于思考、乐于求得问题的答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设计课堂提问要注意层次性

根据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规律,提问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层层深入地提出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入。如教授《少年能自强》这一课时,我讲完故事后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故事的主人公有什么弱点?(2)他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弱点的?如果他对自己的弱点无动于衷,学习上仍不努力,结果会怎样?(3)从牛顿战胜了自己的弱点,做学习上的强者这件事,你懂得了什么?对于自己的弱点,你是怎么对待的?这些问题的设计既紧扣课文,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牛顿顽强的意志力,又循序渐进地指导了学生思维的路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设计课堂提问要富有启发性

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提问,一定要提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富有启发性,以利于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如教授《人生自强少年始》这一课时,在讲自强不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这个知识点时,我根据课本的插图设计了这几个问题:(1)詹天佑、林则徐、戚继光、郑和分别是中国历史中的什么人?(2)他们各自有哪些丰功伟绩?(3)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功绩,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一种共同的品质是什么?经过对这几个问题的讨论、分析、概括,这几位英雄的光辉形象自然就显露出来了,重要的是同学们通过讨论、分析,认识到在他们身上有一种共同的品质,那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也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引导学生边思考边总结,进而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点。

3、设计课堂提问要加强针对性

针对性是思想品德课的生命所在,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育观点能渗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产生正向的心理效应,课堂提问必须加强针对性。如教授《自己的事自己干》这一课时,我根据课本上萌萌、小曦在随家人游玩时不同的表现的活动题,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1)你们同意谁的做法,在家里你们是怎么做的?(2)有的同学在家里是独生子女,爸妈什么都不让做,该怎么办呢?由于设计的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生活实际,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因此人人争相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这种愉快而热烈的讨论中,不仅强化了学生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应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自立认识,而且增强了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参与力所能及的事,从小学会自立的主动性。

四、注意联系学生实际,以实增趣

《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学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品德实际和社会实际,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 由于中学生品德的形成是以一定的道德认识和行为实践为基础的,并通过反复训练、不断强化的过程逐步形成发展的。所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光靠思想品德课是远远不够的。思想品德教学承担着两种使命,教书的同时还要育人,不仅是教会学生教材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践,学会如何做人。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对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另一重要的层面,没有将理论融合到实际中,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各种政治现象。

新课程标准衡量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不是以教师教了多少作为标准,而是以学生学了多少作为标准。所以我们必须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而不是让其机械的学习书本知识。一方面固然要求教师很好的掌握教材知识,另一方面更要求我们教师去了解更多的社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出发,改变教学观念,精讲教学内容,对于一部分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则重点把握,对于需要举例分析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尝试完成,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另一方面,也可以刺激学生课后多关心时事政治。这样,在讲清教材知识后,可以适当的留一部分时间给学生去思考、探索,既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又能很好的达到教学效果,杜绝放羊式的自习方式,充分的利用课堂的40分钟。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较贴合学生实际,主要在教授学生如何适应由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及如何做人,很多话题学生有话可说,因而,在教学中,更应该多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出发,注重将理论融合到实际中,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各种政治现象,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使其很快领会所要掌握的知识点。

当然,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还很多,如巧讲典故,以妙引趣;精读诗词,以诗牵趣;编写歌谣,以歌导趣;设置图表,以图添趣等等,只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既接受了道德的熏陶,又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真正达到目的。以上就是自己在这近一年的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几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浅显体会。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我想,课程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的今天,再走以前的教育老路很容易被淘汰,教师应该在与学生的教与学的互动中,不断寻找适合彼此的教学方式,这才是课改对我们的要求——在发展中求得生存!

一学期来,本人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服从学校安排,担任七年级103、104、105三个班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勤勤肯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进行。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做如下的总结:

一、结合教材,提高学生品德修养

二、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选择教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为此,本人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写出了切实可行的教案,使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上”。本学期学校建立了多媒体教室、电脑室,开通本地教学资源,利用这一优势,本有精心组织和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下载和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课件,使现代教学技术走进课堂,使学生乐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本学期根据学校安排写有教案36课时,评注式教案16课时。

三、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中本人尽量讲解做到清晰化、条理化;课堂语言力求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教学思路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多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些,学生活动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努力实现思想品德课的趣味化。思想品德课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系,切实解决学生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学生在日常行为、思想素质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变。

四、加强课后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巩固。因此本人针对中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的特点,经常通过谈心、主题探究等方式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耐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多与他们谈心;从赞美着手,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在和学生交谈时,对他们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改变教师角色,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让他们敢说话,说真话。这样让学生感到你与他是平等的,那么他就能很好的去接受你的观点,从而转变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真正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总之,时间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总体来看,这学期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本人的刻苦努力下,在全体同仁的帮助下,在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开拓前进,使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论文篇13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让学生想问是培养问题意识的起点;让学生敢问是促使问题意识形成的核心;使学生会问是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关键在于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本文分析了传统教育的现状,阐述了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培养问题意识相应的方法。

【关键词】思想品德;问题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中和科学创新教学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是教学中极为宝贵的财富,让问题走进课堂,切实发挥问题在教学中的作用,以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一种高层次的教学和高层次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能力是素质教育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存在只重视教师提问,忽视学生提问、忽视学生主体性的现象。学生应具备的创新品质在这样的教学中无法真正地得以养成,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自然也不可能达成。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培养。通过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反思不难发现学生对老师的提问态度冷漠,学生没问题可问;有问题却不知道该怎么问,没有提问习惯;有问题根本就不敢问,认为提问是老师的事,和学生无关等等。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善于质疑和提问。目前的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仅有个别学生的问题意识相对较强,能积极质疑、发问,学生的问题意识并没有被充分唤起。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不足。因此,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课改的成败。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问”中自主地获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问题意识呢?

二、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中和科学创新教学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创新教学活动来说,首先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学生问题意识,这是摆在我们各科教学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是最早主张学习要敢问、善问之士,正是“不耻下问”使其名垂千古!自古以来,只有敢问敢求、善问善求之人,才会有学业的进步、认识的丰富,才能为人类的文明与发展做出不凡的业绩。如果学生不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其创新精神和能力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三、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1、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

长期以来传统的师生关系严重束缚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老师是绝对权威,高高在上,学生一直扮演着“遵从者”角色,这种不对等的关系,造成师生之间隔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要放下架子,努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能放下包袱,敢于向老师提出自己想法和见解,甚至对老师观点提出不同的观点,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堂上要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气氛,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也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在教学中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他们,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正如古人所言: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产生“问”的起点。只要能我们老师接受现代教育理念,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教学氛围,欢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质疑,对老师观点的质疑;学生不盲目,不迷信权威。坚持这样去做,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是大有裨益的,进而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锻炼。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很关键的在于老师要积极营造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不但敢于提出问题,而且会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应给予表扬,以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紧张气氛、压抑感和焦虑感,从而轻松愉快地展现个性。创造敢问的氛围,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活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鼓励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对不同见解要理解和尊重。

2、引导学生提出来问题,掌握提出问题的途径。

爱因斯坦说:“系统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新是从怀疑和提出问题开始的,善于提出问题是其具有问题意识的重要表现和先导。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问”成了老师的专利,教师只重视问学生,重视研究怎样问、问什么,并给学生固定的回答模式,而忽视了学生提出问题的价值。有的老师认为学生提出问题是浪费时间,影响自己教学,不利于自己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这种情况的长期存在,扼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了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对于很事情没有自己的观点,这对于学生成长是极其不利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重视提出问题的质量。

学生提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提“课本之问”即对课本知识和老师在讲课中涉及到的理论与观点有疑惑的地方可设问。二是提“热点之问”。即对国内外大事、典型社会事件和社会现象的思考和质疑,而且所提之问通常与课本知识或学生实际有一定的联系。三是“做人之问”。即学生与家长、老师、朋友、同学等人际交往中就如何做人等到人生问题的思考和疑虑。四是“老师个人之问”即对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因此,要让学生“善问”,必须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应从这些方面加以引导,我认为能拓宽他们的思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做到让学生“乐问”,教师应教会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首先,要熟读课本,理解课文,把握观点,掌握知识,这是理论武器。其次,要看新闻联播、报刊杂志,关心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观察身边发生的事情。再次,在教学时可以开展分组讨论、提问,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由全班同学仔细听并作回答。最后比一比,哪组同学提的问题质量最好,哪组同学回答的最好。最后,在教学中,教师面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无论问题的价值高低,都要加以鼓励表扬,让学生逐步形成乐于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习惯,让他们逐渐体验到“提问”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3、联系现实生活设置问题。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只有当他对某事物发生兴趣时,他才能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教学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从而把学生带入探索、思考的境地。一般来说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是和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如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热点问题,发生在学生周围和身边的生活方面问题,都是学生喜欢思考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选用一些典型的、能激发学生共鸣的时政热点配合教材讲解,引发他们表达观点的好奇心和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好动、好说、好参与的特点,做到讲解与讨论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动脑与动手结合;动脑与动口结合。创设问题情境的形式可以是一组漫画、一段录像;也可以是一组材料、一个小品。

教学中设置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一方面能调动学生参加到学习中去的积极性,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能引导学生善于用自己的眼光观察身边的实际生活,提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两点:一是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材料入手,同时联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二是尽可能地创设条件,使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三是要不断变换教学方式,使思想品德课教学生动活泼、新颖有趣且富有实效,切忌一种方法、一个模式用到底。要不断变换教学方式。

4、重视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师要通过传授有效的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快乐,逐步培养提出问题的习惯。要特别注意采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置问题,为学生问题意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培养提供科学的方法。实施启发式教学,最重要的是善于提出问题、因利势导、激发学生思维,培养教育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而是让学生本人思考。”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启发教学精心设置问题,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他们主动提问题,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老师通过引导使学生时入问题情境后,让他自己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适进点拔,并在教师指导下有效地解决问题。学生问题的提出,老师通过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推荐访问:思想品德 初中 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论文题目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论文范文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论文怎么写 初中思想品德论文题目 初中思品教学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论文 初中生思品小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